猫咪为什么喜欢在下午睡觉?
不只在猫,在人类身上也一样会看到这种“晨昏节律”(chronotype)。 之前有个研究调查了5083名美国公民的睡眠-觉醒模式与季节变化的关系[1]。他们发现,相比夏季,更多的人在冬季更倾向于早醒和早睡。
同样地,一项针对2200多名年轻人的研究发现,与早晨活跃的人相比,夜晚活动的人群更有可能患肥胖症、糖尿病或高血压;与上午活跃的人相比,下午/晚上活跃的个体更容易患病[2]。 还有研究者探讨了年龄对睡眠-觉醒模式的影响,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越来越倾向早睡(相对于早起),也即更早地进入下一个循环[3]。 所以,看起来猫咪似乎天生就偏好傍晚起床活动。但有趣的是,有研究者分析了不同灯光亮度对小鼠昼夜节律的影响后得出结论:相比于暗条件,明亮条件会明显减弱小鼠的夜间活动程度,并且使小鼠提前4h开始一天中的第一个活动和喂食周期[4]。
对于猫咪下午睡觉的这个行为,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
由于光线影响生物钟的机制很可能存在物种屏障,因此并不能直接推论人类受到光照影响后会像小鼠一样改变昼夜节律。但是,人受到光照刺激时,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而这些激素可能会通过血液传入大脑,进而影响脑内激素的释放,从而最终改变了生物钟。
光照会影响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中时钟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能够编码光敏感离子通道(photoreceptor ion channels),从而调节对光刺激的反应[5]。 除了影响生物节律之外,光是调节代谢系统的重要信号。有研究证明,当给小鼠提供亮光照射(>40lux)时,1周内小鼠就会体重下降而进食减少;然而,当给予暗光照(<6lux)时,1周后再测量其体重和进食情况都没有显著变化[6]。
也就是说,与早晨和中午的光照相比,下午的阳光可能更容易引起体重降低。 有学者指出,下午的健身运动可能对控制体重更有帮助,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可以有效地利用热量并在体内保持平衡状态,从而防止过量饮食引起的体重大幅度增加[7]。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减重计划都规定午餐后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