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鱼配不了对怎么办?
楼上的都是高手,方法都很高级。不过对于罗汉鱼这种智商快赶上狗的鱼来说,如此费劲的方法显然不适合它们。本人养罗汉鱼很多年,给罗汉鱼配对的实战经验却只有两年而已(因为其他经验都来源于别人)。这两年里,我先后用四种不同的方法让六条不同状态的罗汉鱼配对,并且成功生子。
在这六次试验中,有的成功生了子,但是养不大;有的失败了,但是能看出来失败的原因;还有两次根本看不出所以然来……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学习,我认为影响罗汉鱼配对成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亲缘关系
2.异性吸引力
3.外部刺激 其中前两点决定了能不能“配”得上,第三点决定“配”上了能不能稳定。后文会一一介绍这些因素的具体含义和影响程度。 在介绍具体方法之前,先简单介绍几种常见鱼的繁殖特性,以利于读者理解。 鱼类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我们常见的金鱼都属于卵生类型。对于这类鱼,雄雌异型有助于提高异性间吸引力,从而起到刺激发情的功效。 有些鱼类是雌雄异形同体的,比如灯鱼。它们的繁殖并不一定要依靠异性相吸引的刺激才能顺利发生。在人工培育的环境下,我们可以人为地挑选性格活泼,体形较好的公母鱼进行搭配。这样即便没有异性的存在,也能达到交配的目的。当然在自然水域中,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另外还有一些鱼类是雌雄异形的,但是雄鱼不具备性别特征(看起来跟雌鱼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判断鱼的性别只能靠观察其体内精巢的发育状况或者数量来判断。这种没有性别的差异,仅靠外形无法区别的鱼,我们统称为“雌雄同体异形”。 像孔雀鱼、银鲨等,都属于这一类。如果我们要给它们配对,就必须通过外部的刺激手段来诱发它的“发情期”。
了解了以上知识,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阅读并学习具体的操作方案了。
首先来看看亲缘关系这一因素的影响。
在我的所有试验中,只有一对罗汉鱼是近亲(同一个父母,不同子女)。其它组合都不是近亲。
所谓“近亲”,是指亲代之间有共同的祖先,它们之间存在着遗传基因的相似性。由于遗传基因的相同,导致它们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理反应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在生殖行为上表现为,一旦外界条件合适,它们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对方,并进行随后的交配行为。
而“非近亲”指的是上述关系不成立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往往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例如把同一窝的鱼放在一起饲养,或者把原本分开养的鱼强制性地关在一起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来增加双方接触的机会,进而提升相互之间的熟悉感和亲和感。
在自然水域中,天然造景的岩石或水草等“屏障”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当我们想把不同区域收集来的鱼放在一起养的时候,可以先将“屏障”置于中间位置,让它们渐渐熟悉彼此的存在,然后逐渐减少“屏障”的厚度直至消失,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配种”的成功率。